由于中美貿易談判持續(xù)僵持,美國大豆出口商正面臨著失去數十億美元銷售額的風險。就在美國大豆銷售旺季即將到來之際,頭號買家中國轉從巴西鎖定供應。這可能給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帶來潛在壓力。
傳統上中國買家在每年9月到次年1月期間主要采購美國大豆,因為這是美國收獲季節(jié),之后幾個月南美供應才會逐漸占據主導地位。但是今年情況卻截然不同。據交易商透露,中國進口商已經完成采購9月份大豆,數量約為800萬噸,全部來自南美。就10月份而言,中國買家已經鎖定400萬噸大豆,相當于需求量的一半,同樣全部來自南美。這與去年同期中國采購約700萬噸美國大豆形成鮮明對比。
分析師表示,中國大量采購第三季度大豆,表明中國油廠已經提前建立庫存,以應對第四季度可能出現的供應風險。中國買家提前采購南美大豆,意味著美國大豆出口商在其關鍵營銷季節(jié)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
盡管中美雙方已將關稅休戰(zhàn)期延長90天至11月9日,但這并未能刺激中國買家重新采購美國大豆。交易商表示,主要癥結在于中國對美國大豆的23%關稅依然存在,這使得美國大豆缺乏價格競爭力。在不計關稅的情況下,10月份的美國大豆比中國正在采購的巴西大豆便宜約每噸40美元,但是高額關稅使得美國大豆的價格優(yōu)勢化為烏有。
行業(yè)人士表示,只有當中美達成協議并降低關稅時,中國才有可能恢復采購美國大豆。如果11月能夠達成協議,中國可能會恢復采購美國大豆,這可能會延長美國大豆的出口窗口,并對巴西新季大豆銷售構成壓力。但是目前來看,這一前景仍不確定。
在中美貿易談判處于僵局的背景下,南美尤其是巴西的大豆供應正在填補由此產生的缺口。盡管已過出口高峰期,但是巴西7月份大豆出口量仍然高達1120萬噸,同比增幅高達22%,創(chuàng)下歷史同期新高。今年2月到7月,巴西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達到5570萬噸。阿根廷在7月份也出口了124萬噸大豆,其中92%運往中國。阿根廷近期下調了包括大豆在內的農產品出口關稅,進一步提升了其產品的競爭力。
總而言之,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已改變全球大豆貿易格局。在關稅壁壘下,美國大豆出口商正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巴西,而南美的強勁供應為中國買家提供了充裕的選擇。